「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,這是孩子們快樂天堂」──台北市立動物園!但你可能不知道,台北市立動物原來不在木柵,而是在圓山,從日治時期,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,已超過百年歷史。
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故事
圓山動物園內大鳥檻區為日治時期所留下來的半球狀鐵網大鳥籠,動物園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校外教學的首選,大鳥籠總是大家「集合 」的地點,動物園是陪伴許多人兒時的共同回憶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「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,這是孩子們快樂天堂」──台北市立動物園!但你可能不知道,台北市立動物原來不在木柵,而是在圓山,從日治時期, 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,已超過百年歷史。當年的動物明星和第一頭大象,還不是「林旺爺爺」,而是「瑪小姐」,牠是日治時期「動物慰靈祭」的代表。在保育觀念已為普世價值的今天,更是難以想像到動物園看的是猴子騎單車走鋼索、獅子跳火圈和臺灣黑熊滾圓桶等馬戲團的把戲,而且在二戰末期,為避免空襲破壞園區致使動物脫逃,傷害民眾,還對老虎、獅子、黑熊執行過「槍斃」和「服毒」的「猛獸處分」死亡令。
圓山動物園內獅子果然令人生畏,有「王者風範」,但很在那個年代,獅子跳火圈的表演是最受觀眾歡迎的節目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臺灣第一頭大象也是臺北動物園最早的明星動物是名叫「麻將」的「瑪小姐」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日治時期日本馬戲團團長創辦台北圓山動物園
「日治時代1914年日本民間人士大江氏從日本輸入一批珍禽異獸,在臺北圓山公園創設小型的私人動物園「圓山動物園」,並在4月5日開幕。隔年(1915 年) 日本政府臺北廳為紀念大正天皇即位,向大江氏收購圓山動物園改官營,自1916年4月20日正式營運,開放民眾參觀,成為臺灣第一座大型動物園,也是戰前日本(含殖民地)的第五座官營動物園,與東京上野動物園、京都市動物園、大阪天王寺動物園,以及漢城的李王職動物園,並稱五大動物園。」
以上是台北市立動物園官方記載資料。不過,根據1914年4月2日《台灣日日新報》記載,台北動物園最初的創辦人是來自日本的一位馬戲團團長「片山竹五郎」,而非動物園官方資料裡聲稱的「大江氏」。1920年出差到新加坡購買老虎,不幸病逝於當地的大江常四郎是官營後的圓山動物園養育主任,但並非是創辦人。
圓山動物園內綿羊區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圓山動物園「可愛動物區」的山羊是陪伴兒時的好伴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根據《台灣日日新報》當年報載,1913年底,日人片山竹五郎率領70多人的「大竹娘曲馬團」來台,首先在台北市的新起街市場(今西門紅樓)演出1914年元旦檔期,之後接著前往台中和台南演出。因片山喜歡飼育動物並發現台灣氣候溫暖,比日本更適合飼育亞熱帶和各地區的動物,因此設立大竹動物部經營附屬動物園,飼育大蛇、鱷魚、熊等動物,要在全球展出,隨即向日本動物園購買各種珍禽猛獸,在臺灣圓山成立定點動物園,成為後來臺北動物園的前身。
圓山動物園內一隻鶴鴕又稱食火雞,為日治時期所購入飼養,在戰後初期仍存活下來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台北動物園最早動物明星不是林旺! 是大象「瑪小姐」
日治時期最有人緣的動物明星是大象「瑪小姐」和紅毛猩猩「一郎君」。大象瑪小姐6歲就來臺,成為全臺第一頭大象;紅毛猩猩在當時相當稀有,大阪市動物園曾頒發獎狀,稱牠「日本第一的猩猩」。長榮集團創辦人生前在回憶錄曾提到,小學時老師帶著他和同學從基隆坐火車到台北,走路到圓山動物園,只剩半天可玩,依然十分快樂滿足,名為「麻將」的母象「瑪小姐」最令他印象深刻。
日治時期最有人緣的動物明星大象「瑪小姐」,1926年自日商馬場弘購入,當時「瑪小姐」僅6歲。動物園自1930年起每年舉行「動物慰靈祭」,瑪小姐擔任動物代表負責參拜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日治時期台北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包括臺灣獮猴至多百餘種,總數不超過 600隻,動物來源主要是園方自行蒐集、繁殖、購買及捐贈。今日動物園甚常見的野生動物如長頸鹿、犀牛與河馬,在當時還沒有,但是可以看到臺灣特有物種「臺灣雲豹」。現在臺灣雲豹已絕跡,唯一可看到的收藏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內的一隻標本,也是日治時代遺留下來。
圓山動物園內的臺灣彌猴是最快活的一群動物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圓山動物園內身手矯捷的猴子。中央社典藏。1956.2.11
二戰時期 圓山動物園執行「猛獸處分」死亡令
夜間開園!這在木柵動物園只有夏天暑期的活動並非創舉,早在1930年代開始,圓山動物園就固定舉辦夜間開園、慰靈祭、動物表演等各種活動和節目,還有主題展覽會、慶祝兒童節活動、動物命名活動、小朋友寫真比賽、動物攝影比賽等,不斷推陳出新。動物園已成為各地遊客非到不可的地方。不過,1938年二戰期間臺灣與日本同步實施「國家總動員法」,圓山動物園的夜間開園及慶祝兒童節等活動隨之畫下休止符。1943年為預防空襲時動物脫逃出傷人,圓山動物園也繼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、北京動物園後,在飼料添加藥劑對棕熊、獅、虎、豹、猩猩執行「猛獸處分」的死亡令。戰爭末期,禁止民眾入內,圓山動物園進入休園時期。
1946年11月國民學校至圓山動物園校外教學,中午時分,學生們齊聚在園內的亭子裡野餐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中華民國政府光復臺灣,圓山動物園剛從戰火中走出,動物種類及數量減少,但戰火並未嚴重損及動物欄舍,因此戰後的建物大多沿襲過去的規模。1940年代後期開始以動物表演、動物展覽會還有舉辦敬老活動吸引遊客,並成為全台各所國民學校校外教學和畢業旅行最受歡迎的景點。
臺北市政府慶祝蔣中正總統72歲壽誕,1958年10月31日在圓山動物園舉辦敬老園遊會。中央社記者秦炳炎攝。1958.10.31
慶祝蔣中正總統72歲壽誕敬老園遊會,臺北市70歲以上的9千餘位老人中,有7千餘位在家人陪同下暢遊動物園,參加園遊會人數更多達2萬餘人。中央社記者秦炳炎攝。1958.10.31
友邦僑界「蔣總統祝壽」生日禮物 圓山動物園添生力軍有看頭
1950年代開始圓山動物圓擴建,新增獸欄園區,並大量引進新動物,除了購買、繁殖及捐贈,也接受許多友邦餽贈以及各國僑界為「蔣總統祝壽」贈送的生日禮物。
1950年代開始圓山動物園擴建,新增獸欄園區,並大量引進新動物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圓山動物園 擴建特別為動物明星「瑪小姐」建象舍,但「瑪小姐」不幸在 1949 年病故,第二代的大象馬蘭、林旺先後在 1952 及1954 年入園,接手象舍。中央社記者鄧秀璧攝。1948.11
日本華僑呈獻蔣中正總統一對幼獅,象徵祥瑞長壽之意。中央社記者李壽康攝。1959.4.27
臺北市圓山動物園1952年1月向泰國訂購4歲母象1隻(此即日後鼎鼎大名的母象「馬蘭」)、豹1對、熊1對,當時花費美金3千4百元。同年2月29日下午動物就由飛機運抵台北松山機場。大象「馬蘭」體積龐大,裝在一只大木箱內,體重過重,搬運時頗費周折,是最後一個下機。
圓山動物園自泰國購入豹1對、熊1對和4歲的母象「馬蘭」運抵台北松山機場。中央社典藏。1952.2.29
民航空運隊(CAT)的員工小心翼翼的從機艙內將大象卸下。中央社典藏。1952.2.29
圓山動物園自泰國購入的一對黑熊在打架嬉鬧。中央社記者蘇培基攝。1955.12.14
臺北市圓山動物園1952年自泰國購入的印度產3歲雌花豹,於第二年5月平安生下2隻小雌豹,使得動物園內喜氣洋溢。中央社典藏。1953.6.18
大象「瑪小姐」在 1949 年病死,第二代的大象「馬蘭」開始擔任「動物慰靈祭」的動物代表,牠也是國民政府遷臺後第一隻引進動物園飼養的大象。
圓山動物園舉行超渡死亡動物祭典「動物慰靈祭」,正中央「祭壇」,左聯書有:保禽護獸是明仁端,右聯書有:辟魚愛鱉總屬慈意,整體布置莊嚴肅穆。中央社典藏。1955.5.6
圓山動物園舉行超渡死亡動物祭典「動物慰靈祭」,由大象馬蘭代表全體動物向園內死亡動物紀念碑跪拜致祭。中央社典藏。1955.5.6
「動物慰靈祭」由4位和尚誦經為歷年來死亡動物的靈魂超渡。中央社典藏。1955.5.6
「動物慰靈祭」在大龍國校女學生唱頌動物慰靈歌的歌聲中圓滿結束。中央社典藏。1955.5.6
林旺馬蘭老少配 臺北動物園傳世佳話
1954年10月31日二戰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將當年在緬甸戰場並肩作戰,最後隨軍漂洋過海來台灣大象「林旺」贈予臺北圓山動物園,日後成為動物園內知名度最高的「林旺爺爺」,園方同時將園內的唯一母象「馬蘭」與林旺送作堆,成為名符其實的「老少配」,並接手「瑪小姐」留下來的象舍。1983 年起動物園每年舉辦大象林旺慶生活動,林旺成大家耳熟能詳的動物明星。因圓山動物園空間過於狹小,不符合現代化發展需求;1986 年10月底,動物園遷移到面積達 165 公頃的木柵新園。當動物園從圓山搬到木柵,台北市政府特別舉辦「動物搬遷大遊行」,20 輛動物專車從圓山出發,民眾沿途手牽手列隊排到木柵,夾道歡迎動物喬遷新家,成為臺北市民最為難忘的回憶。
1956年2月11日農曆除夕當天,林旺與馬蘭在動物園內悠閒的漫步情形。隱約可見象舍正上方有一象頭浮雕,為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。中央社典藏。1956.2.11